本站主頁
属性 公办 本科 所在地 北京市
北京外国语大学(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简称北外,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京港大学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高校。
資料來源: 院校官網 整理: 大学志 发布日期:2023年4月11日
为认真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各项要求,在疫情防控与生产生活并重的指导方针下,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坚持首善标准,在确保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为切实做好我校2023年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特制定2023年我校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方案。
一、考试录取办法
(一)港澳台研究生招生考试准考名单
请考生在中国研招网港澳台考试平台查询准考信息,下载打印准考证后参加考试。
(二)考试环节及时间地点
今年我校港澳台考试由各学院自行确定采取线上或者线下考核的形式。
考试重点考查考生的专业水平、科研潜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考试包括资格审核和面试两部分。考试为百分制。
考试环节包括资格审核、面试两个环节。
时间:2023年4月12-18日
各学院、学科的具体考试安排,由各学院另行通知。
(三)成绩折算及录取原则
按照考生总成绩排序,择优录取。未通过资格审查或未参加考试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考生综合考核成绩计算办法:资格审核与材料评价占30%,网络综合面试成绩占70%的加权成绩。综合考核成绩为百分制。
申请资格审核与材料评价、网络综合面试中任一环节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二、资格审查
(一)资格审查材料
(1) 个人简历;
(2) 有效期内的身份证件(正反面);
(3) 本科成绩单;
(4) 学位学历证书(应届生须提供学生证及从学信网下载的电子版《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往届生须提供毕业证、学位证及从学信网下载的电子版《学历电子注册备案表》和《学位电子认证报告》;港澳台地区或海外学历需提供毕业证及教育部留学服务认证中心出具的《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5) 外语等级证书;
(6) 发表的论文论著、科研项目及学术获奖情况;
(7) 参加学术会议或国外访学进修情况等;
上述材料的电子版制作成一个PDF文件(命名为:姓名+报考学院+资格审查材料),于考前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至各学院指定邮箱,逾期不再受理。
三、咨询服务
单位名称 |
学院联系电话 |
学院电子邮箱 |
英语学院 |
0086+10-88817287 |
seis@bfsu.edu.cn |
国际关系学院 |
0086+10-88817822 |
ggyjsjw@bfsu.edu.cn |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s://graduate.bfsu.edu.cn
为保证2023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工作公平、公正,方便考生反映有关情况,我校公布研究生招生工作咨询和申诉电话如下:
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电话:0086+10-88816246;
北京外国语大学纪委监督检查室招生监督电话:0086+10-88816259;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0086+10-82837456。
四、体检
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体检不合格者,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等有关规定及我校政策执行。
五、其他
考试期间,请考生务必保持手机和电子邮箱畅通,拟录取结果请等后续信息,请持续关注研究生院及各学院主页通知。
资料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_院校官网 | 资料整理:大学志 · 华侨港澳台招生组
北京外国语大学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首批“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北外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队,后发展为中央军委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外获批开设101种外国语言,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按照时间先后,学校开设语种包括俄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捷克语、罗马尼亚语、日语、阿拉伯语、柬埔寨语、老挝语、僧伽罗语、马来语、瑞典语、葡萄牙语、匈牙利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瓦希里语、缅甸语、印尼语、意大利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豪萨语、越南语、泰语、土耳其语、朝鲜语、斯洛伐克语、芬兰语、乌克兰语、荷兰语、挪威语、冰岛语、丹麦语、希腊语、菲律宾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爱尔兰语、马耳他语、孟加拉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拉丁语、祖鲁语、吉尔吉斯语、普什图语、梵语、巴利语、阿姆哈拉语、尼泊尔语、索马里语、泰米尔语、土库曼语、加泰罗尼亚语、约鲁巴语、蒙古语、亚美尼亚语、马达加斯加语、格鲁吉亚语、阿塞拜疆语、阿非利卡语、马其顿语、塔吉克语、茨瓦纳语、恩得贝莱语、科摩罗语、克里奥尔语、绍纳语、提格雷尼亚语、白俄罗斯语、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库尔德语、比斯拉马语、达里语、德顿语、迪维希语、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隆迪语、卢森堡语、卢旺达语、纽埃语、皮金语、切瓦语、塞苏陀语、桑戈语、塔玛齐格特语、爪哇语、旁遮普语。学校秉承延安精神,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目前已开齐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用语。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国内高校首个教材处,建立北外学院、国际组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在原亚非学院基础上,扩建为亚洲学院、非洲学院,成立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立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国家翻译能力研究中心等特色研究机构。学校拥有国家、省部级研究基地52个,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培育):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国家语委科研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中东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以及37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3个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法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学校另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入选首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首批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被授予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国际论坛》《外语教育研究前沿》4种CSSCI来源刊物,《国际汉学》《中国俄语教学》等2种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出版其他中文学术期刊7种;主办ESCI英语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中国应用语言学)及其他多语种期刊共11种,覆盖英、法、西、阿、俄、德、葡等7个语种。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外开设本科专业121个,其中46个专业是全国唯一专业点,33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11个(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教育学、世界史),专业硕士点8个(金融、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法律、会计、工商管理硕士),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六大学科门类。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外语教育学”获批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评级为A+,位居全国榜首。在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学校语言学位列60,英语语言文学位列151-200位,位居国内同类院校之首。学校本科在校生5800余人,研究生(硕士、博士)3700余人,留学生1200余人。
北外注重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300余人,另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近200人。学校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四个一批”人才、“长江特聘”“青年长江”等高水平师资。教师中超过90%拥有海外学习经历。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团队、全球治理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北外与世界上81个国家和地区的324所高校和学术机构签署交流合作协议,与美国布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学校在亚、欧、美18个国家建设有23所孔子学院及独立孔子课堂,数量居国内高校之首,其中7所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按照揭牌时间先后,孔子学院(课堂)为:德国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捷克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阿联酋扎耶德大学孔子学院、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孔子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孔子学院、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法国ESCP欧洲商务孔子学院、美国玛利诺学校孔子课堂、英国开放大学网络孔子学院。
北外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近153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近216万册,中外文报刊1123种,中外文数据库102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近年来,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政治、法律、外交、经济、新闻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献逐渐形成藏书体系。学校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形成“开放、互联、智能、创新、融合”的信息化发展体系,开发多语种网站、数字北外、数据中心、网络教学、教学资源等软件平台;建设智能教室和智能学习环境,形成多项标志性成果。2021年完成教育部第一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北外试点工作,发布《人工智能助推高校教师发展之北外倡议》。建设世界语言博物馆,打造语言文化新地标,落成新校史馆,全面展示北外办学历程。
北外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形成了“外、特、精、通”的办学理念和“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成为培养外交、翻译、教育、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一批批从北外走出的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国、全国各地,活跃于各行各业,建功立业、成就卓著,成为精英翘楚、社会栋梁。据不完全统计,北外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余人,出任参赞2000余人,学校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当前,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扣党中央决策部署,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们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学校第十次党代会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施人才强校、学术兴校、全球立校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建设国际化、重特色、高水平、综合型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作出新的贡献!
资料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2年6月更新